首页    行业动态    案例展示    2024年“服务创新 为企业赋能”案例展示(五十)

行业动态

2024年“服务创新 为企业赋能”案例展示(五十)

创建时间:2025-01-17 14:08
浏览量:0

医创中心助力医学创新成果跨越临床与产业化鸿沟——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

 

案例亮点

创新服务模式,搭建转化桥梁:医创中心创建“国际医学成果转化训练营”,培训医学专业技术经理人,并构建临床与产业间的桥梁,满足医疗健康领域需求,加速医学创新成果市场转化。利用自研AI大数据算法,在InnoMatch全球供需对接平台上实现项目与科技资源的智能匹配,优化资源配置。

 

深度赋能企业,推动专利转化:医创中心助力汪骅医生专利成果,通过组织探讨会、提供多样化合作模式,深化企业对市场化技术选择的理解,奠定合作基础。汪骅医生专利入选2024上海高价值专利百强榜,彰显医创中心在成果转化、企业赋能上的成就。医创中心将继续发挥产业链对接、资源共享等优势,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支持,推动企业持续发展。

 

案例内容

在医疗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临床医生的创新想法和科研成果如何有效转化为实际产品,成为推动医疗健康事业发展的重要一环。

 

上海国际医学技术转化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医创中心”)于2022年11月6日在第五届进博会上正式启动,由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上海国际技术交易市场携手华润医药商业集团共同建设,2023年医创中心启动“国际医学成果转化训练营”,以医学专业技术经理人的人才培训为抓手,推动医创中心以产业需求为导向,引导海内外临床医学领域新创意、新技术和新应用落地,推动医学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医-产-学-金-政”的融合发展。这一创举不仅响应了医疗健康领域对专业技术经理人迫切需求的呼声,更以实际行动推动了医学创新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的关键一跃,特别是聚焦于通过知识产权的深度赋能,为医学创新项目插上腾飞的翅膀。

 

医创中心作为连接临床与产业的桥梁,通过其专业的服务和资源,成功助力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临床医生汪骅的专利成果转化,为医学创新注入了新的活力。

 

汪骅医生手中握有一项极具潜力的发明专利一种便携式多重病原体核酸微流控芯片检测仪(专利号:ZL202111556657.2),此项病原体筛查仪器集成核酸提取、基因扩增及检测,可30分钟内完成8种移植相关病原体核酸检测。这项专利凝聚了汪骅医生及其团队在临床实践中的智慧和创新,但要将这一“好想法”转化为“好产品”,乃至最终推向市场,需要跨越临床与产业化之间的鸿沟。

 

医创中心在此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通过训练营的系统培训,汪骅医生对医学成果转化的全链路流程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从“一个临床问题”到“一个医疗器械产品”,再到“一份专利”,每一步都充满了挑战和机遇。训练营不仅帮助汪骅医生梳理了成果转化的关键环节,还让他深刻理解了知识产权保护和运营的重要性。

 

在了解到汪骅医生的转化需求后,医创中心迅速行动起来。基于自研的AI大数据算法模型,在开发与运营的InnoMatch 全球供需对接平台将项目成果与资源库中的相关科技类企业资源进行智能匹配;同步,通过平台背靠的41个国内分中心,将成果传递至全国范围的潜在企业解决方。最终,医创中心通过南通分中心对接到集体外诊断试剂及配套设备研发、生产、销售及服务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北京源景泰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功为汪骅医生与源景泰科搭建了初步交流的桥梁。这一对接不仅为双方提供了深入了解彼此的机会,也为后续的深入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从专利到产品的转化并非一蹴而就。在初步交流的基础上,医创中心多次组织探讨会,围绕市场化的技术选择、合作模式等关键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从电化学法、荧光法到样品处理的一步法还是两步法讨论,每一种技术路线都经过了仔细的评估和对比。同时,在合作模式上,医创中心也提供了多种选择,包括技术许可、专利转让以及共建公司等,以确保双方能够找到最适合的合作方式。

 

在医创中心的推动下,汪骅医生与源景泰科的合作取得了显著进展。目前,该专利已经入选2024上海高价值专利运营大赛百强榜,这不仅是对汪骅医生及其团队创新能力的肯定,也是医创中心在推动医学成果转化方面所取得的重要成果。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取得了初步成果,但医创中心深知从专利到市场化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细节。因此,医创中心将继续发挥其在产业链上中下游对接、大中小微企业业务协作、资源共享和系统集成等方面的优势,为汪骅医生及其团队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