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党建引领    【沪上新论】“党建+思政”一体化系统性建设

教育培训

【沪上新论】“党建+思政”一体化系统性建设

创建时间:2025-03-21 09:54
浏览量:0

在今年全国两会政协联组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战略高度,对如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出明确要求,强调“要聚焦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把德育贯穿于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全过程”。民办高校作为我国新时代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立德树人、铸魂育人的根本任务。2024年,上海杉达学院增列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跻身全国民办高校前列。在办学层次提升的同时,学校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心怀“党之大者、国之大者”,坚守非营利性公益办学的初心,立足民办高校的校情和学情,通过“党建+思政”一体化系统性建设,力求以高质量党建把稳办学方向、以高水平思政守牢意识形态阵地,不断开拓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凝聚工作合力,扎牢民办高校思政引领力之根,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和治理效能。

 

党建引领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

 

作为党领导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思政课建设以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为引领,立足新时代伟大实践,不断推动改革创新,确保党的事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后继有人。马克思主义学院是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是思政课建设的主阵地,也是民办高校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体现。学校突出马院作为“第一学院”的地位和作用,注重发挥马院作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配齐建强马院的党政班子,以党组织建设凝聚思政课教师这支关键队伍。学校党委推动落实思政课教师专项津贴,落实在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中单设指标、单列标准和单独评审,统筹推进马院教师队伍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持续提升马院教师团队的向心力和战斗力。在队伍建设的基础上,以“三大文化”建设增强“第一学院”和“关键课程”的建设内涵,一体化推进党建引领下的上海高校特色马克思主义学院和思政课高质量建设,严格按照标准开齐思政必修课,全面、规范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最为重要的是积极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三进”工作,鼓励思政课教师开展党的创新理论研究并打造相应的教学案例库,有力推动了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的同步推进。

 

党建引领日常思政与思政课建设同频共振

 

日常思政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的重要环节。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第二十八次全国高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培根铸魂、重在日常的原则,针对民办高校在日常思政工作中存在的难点和堵点,系统谋划日常思政工作,形成了党建+日常思政+思政课的“大思政”聚力机制和协同局面,构建了具有杉达特色的“大思政”工作体系和工作格局,切实增强了民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首先抓好日常思政关键队伍,配齐建强辅导员队伍,注重加强新进辅导员的培训培养,定期举办辅导员素质大赛、班会课比赛等,鼓励持有教师资格证的辅导员参加思政课教学,不断增强辅导员的政治素质和理论素养。其次是作为教育部“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改革自主试点高校,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日常思政一站式社区综合治理,通过“党建+”学生社区功能型党组织建设,构建学生党员网格化管理体系,成立学生社区管理中心和“知信行”社区学院,打造“智慧社区-学生综合服务线上平台”,在增强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能力的同时,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在社区作为学校日常思政工作神经末梢的积极作用。同时,通过“我与领导下午茶”活动,打造别样“思政课”,在轻松愉悦的师生互动中达成育人目标。最后是不断加强共青团在思政课建设中的作用,积极推动团委与马院共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建立思政课实践学分与学校“五育并举”积分互认机制,团委与马院共同开展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打造“人民城市周末行”等集体实践品牌等,使学校日常思政与思政课同频共振。

 

党建引领课程思政与思政课建设同向同行

 

高校人才培养是育人与育才相统一的过程,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作为上海首批“大思政课”建设重点试验高校,学校牢牢抓住“因城市而兴、应城市之需”的特点,紧紧围绕面向现代都市服务业和高品质城市生活服务需求的学科专业布局,以党建引领课程思政与思政课建设同向同行。构建“思政课+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体系,不断完善以“人民城市·上海”为主题的“大思政课”体系,重点建设首批20门以“人民城市·上海”为课程思政建设主线的专业课程,及时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全面融入各门课的教育教学,使专业课程教学有了“思政味”,持续打造教师讲得好、学生听得进的“金课”,形成“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的生动氛围。同时,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依托设在学校的上海市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及上海蕴含的红色文化、江南文化、海派文化进课程、进实践,激发了各学院和专业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热情,如外语学院积极开展“用外国语讲好中国文化”活动,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的专业课教师引导学生创作了一批反映“人民城市·上海”的艺术作品和实用设计产品,为上海的文化建设和城市发展贡献了青春力量。通过“人民城市·上海”主题大思政课建设,促进思政课与课程思政共同形成了让学生“真信”、显隐结合的思政教育合力。

(原载于2025年3月18日《文汇报》,作者为上海杉达学院党委副书记)